与曾几一样受秦桧打击排斥。秦桧死后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被起用为给事中(官名)。此书在时间上作于《送曾学士赴行在》之后,从思想情绪来说,前后是互相贯通的,都反映与酷吏残暴势力斗争的尖锐性和难以坚持正义立场。
《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
一
数家茅屋自成村,
地碓声中自掩门;
寒日欲沉苍雾合,
人间随处有桃源。
二
借得渔船溯小溪,
系船浦口却抉藜;
莫言村落萧条甚,
也胜京尘没马蹄。
三
不识如何唤作愁?
东阡南陌且闲游;
儿童共道先生醉,
折得黄花插满头。
四
斜阳古柳赵家庄,
负鼓盲翁正作场;
身后是非谁管得?
满村听说蔡中郎。
(《剑南诗稿》卷三十三)
因第4首赵家庄听鼓词的寓意深邃,哲理精妙,所以一般《诗选》只选其四,而略了前面3首。并认为这是陆游于庆元元年(1195)71岁时在山阴的暮年之作。但是我们瑞安不少文学工作者,一说起“瑞安鼓词”就会提及这首诗,认为它是陆游在瑞安当主簿时之作。笔者也认为陆游此诗完全有可能作于瑞安,但需进一步解开这道诗题的症结所在。
现在让我们仔细分析一下,这第4首诗内容与前面3首有什么不同?以愚之见,前3首连贯一气,诗人看到的是“寒日欲沉”阴雾迷漫、萧条冷落的村景,反映诗人的悠闲避世的暮年生活情怀。本来前3首己完整地体现这个诗题的中心意旨,它属于陆游暮年之作是毫无疑问的。
第4首所描写的情景与前3首全然不同。诗人看到的是“斜阳古柳”晚景如画的村庄,不是“地碓声中自掩门”的数家茅屋,而是有相当人群聚集一起,听‘负鼓盲翁’说唱蔡中郎故事的场面。蔡中郎的故事也就是《赵贞女与蔡伯喈》的故事。蔡中郎即三国时的蔡邕,生前非常关心国家大事,又是极有学问的才子,更是一个孝子。只因董卓专权时任过左中郎将,南宋民间附会出《赵贞女与蔡中郎》的戏文。把蔡伯喈说成是一个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的负心汉。
陆游是深知历史上真实蔡伯喈的,所以在听完鼓词后,发出“身后是非谁管得”的感慨,为蔡伯喈受委屈抱不平。邹志方说:“陆游不少诗作确实存在编排错误的问题。”把这首“赵家庄听鼓词”七绝和前面3首拼在一起,就是后人编排错误的一例。它当是陆游在瑞安的作品,应从《小舟游近村》题下分别开来。至于赵家庄在何处?则需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