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才受省委委托,对原乐清县委孙宝经、林克己免职一事作了说明。他说,对他们的调查是有当时的历史背景的,当时有左的思想影响。两位同志在乐清工作是积极的,对乐清存在的一些问题,他们也是认真去处理的。当时对乐清的看法有分歧,他们有些看法是对的。特向两位同志表示歉意。希望两位同志振作精神,向前看,继续为四化建设出力。
今天看来,这段话讲得极其原则、极其吝啬,但懂得党委运作规则的人都明白,这已是极其不易,给了孙、林的全面肯定了!(1989年1月20日,在乐清县领导干部大会上,董朝才再次以受省委委托名义,肯定他们“取得了很大成绩,特别是从乐清实际出发,保护、支持、发展商品经济是有成绩的……”)
“拒不执行”志在民生
在今天反观,28年前发生在乐清的这场冲突,其实是要不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一场斗争。
林克己说,当时他敢于与省委工作组据理力争是有历史渊源的。他长期从事农村工作,对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致富难的症结所在十分清楚。因此三中全会精神贯彻后,他很兴奋,现在摆脱了左的思想干扰,可以放胆发展农村经济,为群众办实事了!
1979年6月他被任命为乐清县长(兼首任雁荡山管理局局长、书记),他说自己是带着极大热情上任的。当时正值三中全会召开不久,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他说,当时最深刻的感受是,几十年农村工作中没能解决的生产力和分配等问题,现在都迎刃而解了。在柳市、虹桥等地调研中,他还惊喜地发现,“前店后坊”的家庭工业已大量出现。他们认为这是符合中央三中全会精神的,因此县委县政府在政策导向、工商管理、税收征管等方面给予了支持引导。这些政策措施促进了乐清经济的快速发展,短短几年,即形成了以“家庭为经营单位、市场为导向、购销员为骨干”的发展模式……到1982年,乐清粮食增产2亿斤、工业产值增加2倍,税收增加3倍。乐清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那些被称为“八大王”的能人、专业户们,离不开成千上万的家庭工商业户,也离不开像登山鞋厂这些大胆改革搞活的集体企业!
当然他们也知道,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现象,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不同声音,内外争论很大。乐清县委县政府也承受着巨大压力,到底应当如何看?他们也怕犯错误。1982年初春,中央政策研究室司长卢文来温调研,连正德陪他到乐清柳市、虹桥、大荆一带走了3天,卢十分感慨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