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须体现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各项工作上,体现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上。”他强调:“要制定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困难群众在子女上学、就医、住房等方面遇到的突出问题。”化解信访诉求,实现社会和谐,其关键在于公正合理地处理社会利益关系,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公共事业,尤其是在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等基本民生方面予以足够的投入,增强国力,壮大民力,维护民生,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帮助和救济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长效机制,特别是关心特殊困难群体,切实救济因病致贫的困难群众,纾缓因贫富差距造成的社会焦虑心理和不满情绪,努力扩大人民内部利益趋同的社会基础。比如,现有农民工1600万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1200多万人)的浙江省,按照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劳者有其得、来者有其尊、工者有其居、学者有其教、孤者有其养、力者有其乐、外者有其归”八个方面要求,完善外来务工人员的劳动工资、生活居住、子女入学、就医看病、社会保险、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相关政策,极大地改善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赢得了外来农民工的广泛赞誉。
五、畅通信访民诉,在制度层面力促化解社会矛盾于起始状态
做好信访工作,必须加强制度建设。按照党的十七大的要求,要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形成科学有序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完善各项信访制度,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我们要健全“六个重”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信访工作在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先兆性、预期性、纾缓性、基础性作用。一是重责任落实。以年度信访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为手段,签订省与市、市与县、县与乡(镇)的党委政府信访工作责任状,层层明确目标,级级落实责任。二是重领导下访。以县(市、区)委书记大接访和中央国家机关干部下访、督导为起点,把领导干部下访机制向上延伸到市(地)、省(市、区),进一步推动信访大格局的形成。三是重基层基础。以“事要解决”为目标,切实提高基层组织就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初信初访等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在县一级得到基本解决,努力使信访事项小事不出乡镇、大事不出县市。四是重协调联动。在省、市、县三级强化联席会议制度,设立由信访量大的重点职能部门参加的联合接访中心,联合处理综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