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等在内的众多媒体都进行了报道。还被《乐清日报》读者评为“乐清市十大平民英雄”之一;因我哥哥胡新芳接替“施粥”之事,父兄皆被推选为“2006年感动温州十大人物”的候选人之一。所有这一切,是我父亲生前所不曾预料的,也是我们没料想到的,给我以极大的震撼和深深的思考。
确实,虽然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从“潘多拉盒子”里跑出来的贫穷和苦难并未远离人们。当我在“施粥点”里看到那些六、七十岁捡破烂的被寒冬的雨水淋湿了的人有碗热粥吃;当我看到满脸羞涩的也许刚刚成年因一时找不到工作一天只能吃一餐的小青年现在三餐有着落了;当我看到都75岁的人了因子女遗弃他而来乐清讨饭的老人有饭吃了……,我才真正理解了,为什么我父亲一个小小的善举,会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和关注。建设和谐社会,更要有人关心社会最底层和最边缘的弱势群体,这是最需要社会温暖而常常得不到温暖的群体。
我父亲虽然已离世,但是他开创的“施粥”事业却得到了社会各界热心人士捐钱捐物的热情响应,可以说,现在的“施粥点”不只是我父兄的个人事业,而是社会众多人士共同的善举。一个人的善会引起大家的善,我想这是我父亲最希望看到的,也是他的创举的意义所在。积善成德,积德成福 ,我相信将会有更多的人投身各种公益事业,大家的善会促发全社会的善,我们的社会必将更加和谐。
令人欣慰和意想不到的还有一件事。就在我父亲停灵发丧的日子里,那些来吃粥的人自发地你五块他十元地凑了135元钱,要给我父亲买花圈,以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我们婉言谢绝,说花圈已经又多又漂亮,再买就是浪费,况且他们又不富裕。但他们非常坚持。最后我们收下了这不寻常的135元,然后又把它捐入“施粥”帐户。在现在的乐清,135元钱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却凝聚了众受施者的那份感恩的心。今天,有识之士们深切地感到我们的社会缺乏“感恩之心”,“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碗来骂娘”就是写照。而这些人仅仅受一饭之恩,却知恩报恩,不值得我们反省和深思吗?
当今世界普遍认为,民众拥有的公益心和公益行为是衡量现代社会成熟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对自然、对社会的感恩之心更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源泉之一。当拥有“公益心”和“感恩心”时,我们的心灵会更加安详、更加快乐、更加奋发向上!
而此时此刻,我内心就被感激充溢着。套用著名诗人艾青的名句就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