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书记董德言等,都亲自担任班主任,并在本单位确定文化辅导员,记得公安队有文书方觉。学习时间,人武部和公安队每星期两个半天,县总社、银行、乐成供销社每星期为两个晚上。语文和数学分别由我和陈煦兼任教师。
1955年上半年,业余中学增设了初中一年级班,有学员100多人,同年下半年又增加高中班,有学员40多人。从而校舍也扩充到6间,并调入高中语文教师林子渊(后任副教导主任),初一语文教师胡克统、刘信安,高中班数学教师万大新,实践班数学教师由陈煦兼课。1956年上半年调入张连飞任高小班和初一班的语文教师,卓孔华任机关业余中学副校长。 学海无边,学习的浪潮一浪高一浪。在一般干部、中层干部学习文化的影响下,1955年上半年,县委、县府主要领导干部也建立起文化学习制度,由县委副书记、副县长陈清地担任班主席,学员有县长陈少东、县委常委、部长级干部王振元、方章勇、韩士瑞、邵济千、李美远、陈忠、刘光志等十多人。学习时间每个月为两个半天,地点在县委会议室,规定上午学习文化,下午部署和研究工作,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 另外,机关业余中学和各单位自办的业余夜校,甚至于县委领导的文化学习班,在教学制度、纪律诸方面,都与正规学校相同。有请假、销假、补课、考试、考核、批改作业、课堂提问,发结业证书,每学期评比先进学员进行褒奖等,教学秩序井井有条,师生间互教互爱、相互尊重。记得有位同学在课堂上公然讥笑老师普通话讲不标准,立即受到同学的批评,这件事也鞭策了老师,从此业余学校又增设了语音课,学习普通话。 为了更快地提高学员的文化知识,相互学习,交流经验,从1954年下半年开始,业余中学创办了《学习通讯》,我任总编,编委有袁仲滔、戴献洪、南献、朱建春、钱肇璇、胡冬英。《学习通讯》为半月刊,至1957年上半年共出刊30多期。稿件来自学员的作文选载和来稿,兼校长陈少东发表了以《为什么要学习文化?》为题的创刊词,对学员起到了很大的鼓励和鞭策作用。
学以致用〓立竿见影 学员们不论在机关业余中学或在本单位业余学习,都非常认真,有的学员因下乡而缺课,但一回到机关,即马不停蹄地请老师或单位辅导员给予补课,尤其是副县长方章勇和陈清地,经常带着学习中的问题和自己写的文章来请教老师。因而学员们的文化水平提高得很快,有从小学升到初中,从初中升到高中。如原县府交通员谢炳辉,原是小学三年级程度,通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