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地方领导干部,不仅需要吃苦精神,远见卓识,更要有扎实作风。
1994年5月,省委书记李泽民来乐清调研农业,叶建新陪同他沿104国道旁巡视,看到连片稻田,李泽民说,老叶,你没搞马路农业吧?叶建新说,李书记,您想到哪看,我给您带路!省农口领导说,那就去象阳镇吧!
在这个远离国道的农村腹地,李泽民仍是十分满意。此时,叶建新趁势将早就想说的104国道乐清段拓宽“四自工程”项目提了出来,结果得到支持解决。
作为一把手,还要随时保持清醒头脑。撤县设市报批时,有人提出何不趁此将乐清改名“雁荡市”,知名度更大?也有人提出“迁都”虹桥……种种议论,不一而足。当时有关部门曾向湖南订了19门礼炮,后筹委会考虑节俭取消了订单,拿这钱笔买了电视直播车,现场直播庆典大会……这些,都需要一把手决断拍板的。
叶建新表现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务实的民生精神,除了成长于毛泽东时代接受经常性的“为人民服务”教育,很大程度上得益于1983年至1985年在中央党校二年时间的学习。他说,那是他在浙大毕业后又一次系统严格、有针对性的学习深造。那两年的学习是相当艰苦的,衣服往往堆积好久才洗。一天,他的寝室像万国旗似的挂满了衣服,有同学说今天这么勤快?叶建新笑指来京探望的妻子说,今天有“洗衣机”啊。从此之后,凡有同学妻子来了,都会有人打趣:“洗衣机”来了!
叶建新也从不讳言1993年的汽车走私事件,作为一把手,他主动承担了领导责任。时隔多年,令他欣慰的是整个事件中没有任何人的腰包落过一分钱。1994年底,他接到上级组织的离任决定,市长也被免去有关职务。拿到文件后,他给副书记郑才洪和常务副市长林建伟打了电话,希望他们主持好日常工作。
1995年元旦过后,他离开乐清。他一直住在乐清市府大院陈旧简陋的宿舍里,临行带走的是几只装满书籍的纸板箱。在市委办公楼前,他不禁伫立沉思良久:乐清二次创业的思路刚刚确立,发展《规划》刚刚绘就,《实施意见》刚刚出台……蓦然回首间,他发现,市府大院过道两旁,站满了自发前来送别的机关干部,他的眼睛湿润了。
离任后的10多年中,叶建新历任省委组织部办公室副主任、杭州下城区委副书记、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杭州市委巡视组组长,如今已是“超龄服役”了。
谈到乐清,他仍然充满深情。近10多年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