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责任;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当前社会矛盾的一个突出表现形式,是一群人因一方一事或多方多事而结成诉求利益趋同的非正式组织和非正式利益集团,往往是参与诉求人数多、诉求行为偏激,倘若处理不当,非对抗性矛盾可能演变为局部的对抗性矛盾而引起社会震荡、妨碍大局。群体性事件中,既有因历史原因积累的老问题,更多是近年来在改革发展中因土地征用、矿山开采、房屋拆迁、企业转制、环境保护、民族宗教等引发的新问题。对于群体性事件的危害性我们要有足够的思想认识,应着力在三个方面采取强有力的工作措施:一是像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一样召开信访与社会稳定形势分析会,摆事实、讲情况,通过信访看决策、看政策、看干部作风,分析发展与稳定的辩证关系,找准问题发生的症结,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形成持久稳定、健康发展的良性机制。二是像抓重点工程一样抓群体性事件的调处,超前把脉社会变动状态,提前排查和分析事发预兆,把可能出现的事件搬到集体讨论的会议上来,集思广益谋求对策措施,争取把问题解决于始发状态,尽可能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三是像年度综合工作考核一样考核信访与维稳工作,把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平等感、幸福感作为衡量地方党委、政府和党政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使各级各部门切实担负起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担。
八、崇尚和谐民风,以“核心价值”的内力引领社会民言
营造和谐民风,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一个社会的和谐,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和谐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追求。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我们要信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和谐文化所蕴涵的理想信念、思想观念、社会风尚、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中国人民以自己的智慧和勤勉谱写了文明史诗和灿烂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凝练成自己的观念、理性、品行和志向,与时俱进地激励着中国人民求真务实、并容兼蓄、创新创业。我们要在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观念,求真务实、主体自觉的理性,兼容并蓄、自主创新的胸襟,人我共生、天人合一的情怀,讲义守信、义利并举的品行等方面,让精神内力的源头活水畅流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活实践。对于信访干部而言,尤其要进一步培育和弘扬和谐精神,倡导和谐文化,崇尚和谐民风,引领社会民言,通过无形的文化力量化解有形的利益矛盾,为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