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外加一辆车收购,被他婉拒。这一收获令他在多年后也颇为意外,“谁能想到10多年后的今天,它能超过黄金?”
建议
杂项更应
多看多问少出手
在收藏投资艺术品的行业,老手往往都会告诫新入行的玩家,一定要多看、多问、多学,做足了功课后再下手。杂项门类广,知识涉及方方面面,更要多看多问少出手。
收藏界成名成家者虽多,但大多是在某一收藏主题,如瓷器收藏家、古币收藏家、字画收藏家等。由此可见,要想在杂项收藏中有所作为,要具备更多的条件。
武汉收藏家协会古玩专业委员会会长吴兴平认为,入门者需要具备最基本的收藏知识,要有收藏品的起始概念。如民间收藏竹刻与家具,大都以明中后期为起始期,紫砂壶、鼻烟壶主要兴盛于明末至清乾隆时期。藏家须从源头上去了解藏品的产生工艺、发展状况、工艺演变等特点,在辨别时就有了起码的历史依据。
同时,收藏者还应广交藏友,多与同道交流,从而丰富鉴赏知识。
另外,近些年武汉的大小拍卖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林立,还时常有外地公司来汉抢市场,这也为收藏者带来了诸多充电的机会。杂项收藏爱好者可多关注此类拍卖,不仅可在预展期间观摩藏品,还可在拍卖现场了解杂项拍卖行情,这样在遇到心爱之物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地摊淘来罕见“成吉思汗银牌”
捡漏故事
在收藏界,捡漏的故事天天有,但不是什么人都能捡漏。不少业内人士都认为,杂项因包含的品种杂,价格也杂,是最易触雷、也是捡漏几率最大的一个门类。
5月23日下午,在户部巷的一家茶馆内,记者见到了涉足收藏时间并不长,但却频下手,收获颇丰的陈凡(化名)。年近50的他真正出手购买藏品还不到一年时间。
之所以如此有把握,自然是背后有高人指点。去年,陈凡拜在武汉收藏界一位大家门下,每逢周末,他都会跟随师父前往古玩市场取经、淘宝。
谈起捡漏经历,陈凡津津乐道。他告诉记者,他最大的收获是从地摊上淘来的一块银牌。记者看到,这块泛黑的银牌上长约10来厘米,正面刻有“天赐成吉思皇帝圣首疾”,背面一串奇怪的符号虽清晰,却难以辨识。
陈凡告诉记者,他一直喜爱《探索发现》栏目,去年一档《发现圣旨金牌》的栏目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不仅三个晚上看完了全集,还对此开始研究。巧合的是,在看完该节目后不久,他在香港路古玩市场一位蒙古族男子的地摊上,发现了一块与节目中相似的令牌,不过材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