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南 前些天,乐清市文化馆馆长林丹女士给我送来一本《首届乐清市细纹刻纸传承教学基地学生作品联展优秀作品集》,翻着这一页页构图巧妙、想象丰富的细纹刻纸作品,我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我想我应该拿起笔来,为这些刀尖上的艺术欢呼,为这些承载在校园中的美庆贺。
很多人都知道剪纸,很多人也会剪纸,过去在农村、在民间,在一些节庆的日子,农人包括妇女大多会拿起剪刀,找出花纸,剪出一些图案,用浆糊贴在窗户上、门板上,其中贴得最多的就是大红的“囍”字。当然也有复杂的图案,如鸟、兽、花、鱼等,这是有难度的剪纸,一般人不能够做到。我小时候每每看到这些鸟、兽、花、鱼的纸图时,都会赶过去细细观看,心里也顿生敬佩之情。
但很多人是不知道细纹刻纸的,很多人也不能掌握这种技艺,就连我也是到了而立之年以后,才知道这一民间工艺,才开始接触这种艺术品。
乐清细纹刻纸的艺术特点是以刻代剪,刀法精妙入微,层次清晰,线条细如发丝,工而不腻,丝毫毕现,挺拔有劲。它以工整、秀美、纤巧、精细、缕金的特点,比全国各地民间剪纸的内容更加丰富、种类繁多。如雁山瓯水、名胜风光、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历史人物、民情风俗等等,俱在剪刻中体现出山海乡风民情美趣和浓郁地方特色。特别是一批老艺人可以在方寸大小的薄纸上刻出52条细纹,而且条条均匀,刀刀干净利落,每刀间隔不到半毫米,细如发丝,的确可以称得上“绝活”而独步天下。
乐清细纹刻纸一直存在于民间,是民间的发明和创造。而细纹刻纸进入校园,在校园内开花,结出硕果,则是近几年的事了。
自2005年开始,乐清市有关部门为切实解决细纹刻纸传承人年龄偏大和青黄不接的难题,相继在乐清特殊教育学校、乐成二小、虹桥二小,成立了细纹刻纸教育基地。几年下来,培养了大批青少年接班人,为细纹刻纸的发展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而这一举措,也得到了许多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和赞同,更吸引了众多青少年的学生。
学生学习细纹刻纸,有人把它比作学习书画,大多要经过三个阶段,一开始刻纸,要刻大轮廓,刻粗线条。然后是看着样刻,这就像书法上的临摹。看样刻,把已刻好的纸花当样品,放在面前,之后照着刻。二是看实物刻。这就是学画者的写生,看实物刻纸。这一阶段,主要练眼力、手劲。三就是创造。这就像书画家凭自己的想象、认知、意念而创作一样。要胸有成竹,这一阶段练的是想象力、创作力。经过上述三个阶段的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