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转型的阵痛尽可能地减轻。未来出口行业就业的减少,将需要通过大幅度开放服务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的方式来弥补。
陶冬:就业永远是我对于中国社会出现动荡的最大担忧。经济放缓年初已经出现,最近两个月,随着制造业的大面积倒闭,失业人数开始增多。由于中国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因此我也担忧,失业问题将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潜在不稳定因素。
但我认为外媒谈论中国失业问题十分奇怪,因为美国的失业问题严重性远远高于中国。因此,我们既要清楚地认识中国的就业问题,并对此保持警惕,但同时也要认识到,我们的失业问题远没有欧美严重。
陆挺: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正在下降,下降过程是渐进的,其中存在周期性的因素,包括去年以来实施的房地产调控,但是,由于中国的城市化过程,房地产泡沫并不大,也并不会导致房地产市场崩溃。
屈宏斌:目前中国还有许多政策空间对经济进行微调,比如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减税、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等,通过这些措施进行调节,可抵御经济放缓带来的负面影响,包括失业增多的风险。因此,对于经济放缓可能带来的社会不稳定这个问题不应该被夸大。
警讯三:
对中国经济失去信心导致大量资本外流
沈明高:资本寻求更高投资收益率是正常行为,只要对中国经济有信心,就不应该担心资本外流。未来中国经济只要能够维持6%~8%的增长速度,随着行业开放,也将继续吸引资本流入。同时,发展人民币资产市场也是当务之急,未来资本市场资金流入可以抵消外资在中国直接投资的下降。
陶冬:制造业利润减少,政策不确定性增加,交易成本提高导致中国富裕人士选择海外投资,但这并不表示资本会大幅外流,或者流出去就不回来了。目前中国经济的问题是属于一个周期性的问题,会在短期内影响人们对经济的信心,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资本外流;但回溯过往,美国外流的资本金额也远远高于中国。因此,如果以此推导出中国经济将到达崩溃边缘是无稽之谈。
屈宏斌: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降低,过去几年来持续流入中国的热钱有所转向,但这并不是一件坏事,投机性的热钱流出是一个健康现象,有利于挤出资产泡沫;此外,从资本流出的规模来看,也不足以对中国实体经济造成任何负面影响。
警讯四:
中国环境危机日益严重
沈明高:环境的问题虽然和人口增长相关,但和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关系更密切。如果经济发展模式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才会产生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