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斗”卫星导航系统埋下了伏笔。
经过近20年的努力,中国人终于建成了完全属于自己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而且,这将大幅提升中国应对现代化战争的能力!
大国必备的自主系统
卫星导航定位除了强大的军事用途之外,还有许多其他潜在功能,农业、交通、金融等各种不同领域都会应用卫星导航技术。可以说,一个世界大国,很难想象在其未来发展过程中还有哪些方面不需要卫星导航信号:一切移动的事物,飞机、火车、船艇、车辆、人、火箭乃至人们喜爱的宠物,日常使用的家电等等,未来都会用到卫星导航信号。
除了美国的GPS之外,中国、俄罗斯、欧盟等也都在发展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从而形成了当前世界卫星导航市场的四大家族(印度和日本也在计划发展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但还没有具体实施)。四大卫星导航系统最成熟的当然是GPS,这也是目前全球应用最为广泛的卫星导航系统。但面对来自多个国家的竞争,为确保美国在全球定位系统领域的绝对领先地位,现正在积极建设性能更加强化的第三代GPS系统。升级后的美军第三代全球定位系统传输量是现行的500倍,而抗干扰能力将翻番,制导精度将会更高。军事观察家认为,此举将引爆新一轮的GPS全面竞争,而这场竞争关系到未来的现代化战争的方方面面。
作为全球卫星导航领域的一支生力军,“北斗”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称“北斗”系统,英文名称为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缩写为BDS。“北斗”系统开通服务后,从今年底开始向亚太地区广大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在投入应用后,中国希望“北斗”系统能在交通、气象和电信以及国民经济建设等领域,创造出每年价值4000亿人民币(约合630亿美元)的市场。
“北斗”系统现在已完成第二阶段发展目标,即为亚太地区用户提供卫星导航服务,但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全球导航。从明年开始实施第三步发展战略,2014年将开启新一轮的组网发射,大约陆续发射35颗左右的导航卫星,到2020年左右形成全球覆盖能力。目前,这些后续更先进的导航卫星的研制生产和准备工作已启动,能够一次发射多颗导航卫星的新型大推力运载火箭也在研制中。
目前,投入运行中的“北斗”区域导航系统,在中国及周边地区,“北斗”系统基本服务性能可达到:位置精度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