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业之初就陷入了经营困境,不仅有场无市,生意清淡,经营户无心经营,而且欠债7000 多万元,上海轻纺城面临关闭的境地。区政府被迫作出决定:如果轻纺市场在短期内无法改观,将宣布破产。面对这个“烫手山芋”,其他股东都不敢碰。要么让投资的2500 万元付之东流,要么继续投入资金让市场兴旺起来,已经拥有4000 多万元家底的蔡智平,再一次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1996 年,在嘉定区政府适时作出政企分开,“谁投资、谁管理、谁得益”决定的前提下,蔡智平决心再放手搏一回,“舍不得金蛋子,打不到金凤凰”。他举债2.7 亿元,收购了其他股东的股权,控股成立了上海市轻纺市场发展有限公司。蔡智平主持市场工作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广告宣传。他拿出200 万元的资金,到四川自贡定做了一条长300 米的灯龙,聘请了1020 个人作为舞龙人员以及后勤人员,身着轻纺市场的广告服装,从南京路国际饭店一路舞到了外滩陈毅广场,震动了整个上海滩。为了吸引客源,蔡智平投入了500 万元,建立轻纺客运站、轻纺停车场,开辟了6条通往市区的公交线,还购进了大、中、小客车65辆,免费接送顾客,开上海免费班车之先例。对于内部管理,他也时刻不放松,盯住每一位摊主,14天不营业就收回其经营权,使其逐步规范。2001 年年初,为迎接中国进入 WTO 组织,市场进一步提高经营档次,引进了全国70%的家纺品牌布艺集团入驻上海市轻纺市场。 通过一系列措施和良好的市场管理,上海轻纺市场已走上了一条兴旺的道路。在硬件上,上海市轻纺市场已达到第5代市场的水平,营业面积有9.7 万平方米,批发零售装饰布艺、服装、面料、床上用品、鞋帽和皮装等10余大类数万种商品,市场营业额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年交易额近20亿元。它已经成为上海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经营窗帘装饰布、床上用品等家纺类产品品种最多、最齐全的市场。我国加入 WTO 后,他们及时调整策略,建立轻纺商情网,搭建起一个虚拟交易平台,并辟出5万平方米营业面积,引入澳大利亚、韩国等国际著名轻纺厂商入驻。不久,这里便是集电子商务、商品展示、国际贸易于一体的轻纺产品交易中心。据估算,目前上海市轻纺市场的摊位,每平方米价值达3万元,而且还在不断地上涨。 把挫折看成小土丘 与轻纺市场相比,蔡智平在羊毛衫厂跌的第一跤,可谓是小巫见大巫,经营轻纺城期间,蔡智平还曾遭遇过一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