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先地位,在产品创新上始终处于"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种着田里的"最佳状态;二是不断推出系列创新产品,即根据市场的需要,根据各个国家和地区消费者的不同标准,将产品推向全球市场。
以德胜
一个企业的发展最终离不开企业中的员工,而能否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让他们为企业作出最大的贡献,就是一个企业文化魅力大小所在。陈道荣认识到,企业成长力靠人,企业竞争力靠科技创新,企业的扩张力靠经济效益,企业的凝聚力靠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对企业来说,通过关心人、爱护人、激励人然后获取利润,这大概就是取财"有道"。不懂得通过关心人的工作去赚钱,恐怕就是"无道"。"无道"就无利润,就不能发财,这又应验中国另一句老话,叫做"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华仪的用人政策是不拘一格,从部门到车间主任全部采取竞争上岗。现任集团企划部经理的吴中文今年才27岁,5年前大学毕业慕名来到华仪。他说:"在华仪,没有地域上的歧视和不平等,只要你有才华,并能找准自身的定位,你就有发展的余地和施展的空间。"
陈道荣曾经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论述,他说: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是靠人才来实现的。现在民营企业老是喊"聘用人才",他就觉得不够准确,用"品用人才"比较恰当,为什么这么说呢?对一个尚未了解的人才首先是品一品他是好是坏,好的就留下,不好的就放弃。使用留下来的外来人才也应该有个三步曲:第一阶段,"试用人才",人才招到企业后,先试用看看他的能力水平;第二阶段,"放心用才",如果他的能力水平都行,企业就应该放心让他去干;第三阶段,"使命用才",人才在企业干工作不再只是为了报酬,更是为了振兴行业甚至民族工业,那他就已经成为企业家的得力助手,因为"人才的大脑与企业家的心已经连在一起"。古人说得好:"小胜为勤,大胜为德。"一个企业家无德就不可能留住人才,更不可能经营好企业。他觉得自己的文化程度并不高,但对人才待之以礼遇,委之以重任。1993年,在企业用地极其紧张的情况下,华仪缩减生产厂房,投资300多万元,建起当时温州民营企业最大的专家楼。
他还不惜花费大量资金多次派遣年轻的科技和经营人才到日本、韩国的知名企业学习培训,还定期选送年轻的科技人员到西安交大、国家电科所接受再教育。
现在的华仪每年的发展速度高达百分之五十。华仪集团以其惊人的活力,谱写着新的温州人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