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暖的东西在,里面有父女之情、夫妻之情和兄弟、师徒之情,洪素手的父亲去世时,不让她去看他,表面上看起来很冷酷,其实内在是温暖的。
乐清日报:我读《听洪素手弹琴》时发现文中的一些细微之处很有意思,如第一节有一句:“对面是一幢银行大楼,大约有二十多层,高大的阴影铺得很大,有一种扑过来的气势。这个炎热的夜晚,小阳台上竟没有一丝风,好像风跟钱一样,也都存进银行大楼里面了。”类似的暗含“机锋”的话头很多,读起来真是别有意味。
东君:对社会的某些现象我不会直接去描述。在我的小说中,有些人被写得越好就越能见出其骨子里的虚伪性。我有个中篇小说《子虚先生在乌有乡》,里面的“姚老板”貌似在做善事,改善农民生活,实则是把农村的旧有格局破坏殆尽,当然,在姚老板看来这一切行为似乎是合乎情理的。在《听洪素手弹琴》中,唐书记听琴的行为,如果按照他这种人的逻辑也是合理的。
乐清日报:《听洪素手弹琴》中有不少对古琴演奏的精彩描写,给人的感觉是你对古琴一道挺内行,你自己平时是不是也弹古琴?
东君:古琴有个特点:难学易忘不中听。我不会弹琴,但我经常会听点古琴CD。《听洪素手弹琴》中提到的那个曲子《忆故人》,我曾听了二十多个版本,其中有一个温州籍琴家叶名珮弹的我很喜欢。现在很多东西被同化,连古琴也一样,很多流派互相影响,独特性就或多或少地消失了。古琴只适合一二知己听听,不适合在大庭广众之下,对着麦克风。其实我写作的调子跟古琴有点相似,调子比较像,写得安静、缓慢,而有些人写得像萨克斯,有些人写得像长号。古琴的曲子,同一个曲子,不同的人,演奏的时间会不一样的,很自由,有些人快,有些人慢,根据不同人不同的心境和领悟。这也可以见出古人的高妙之处。
乐清日报:这篇小说有原型吗?我们的老朋友苏羊就是一位古琴爱好者,你的这篇小说是不是受她的经历或故事的激发?顾樵这个名字是不是来自著名的教育家、剧作家顾一樵先生?
东君:苏羊不仅写得一手漂亮的文章,还会弹古琴。我曾经向她借过一些古琴方面的书,但这篇小说的原型不是她。其实这篇小说的原型并不是某一个人,而是很多人杂糅在一起,其中某处也有苏羊的影子。顾樵和顾一樵先生类似是凑巧,并不是我刻意安排的。如果你翻看一下古代琴家的名字,大多是很雅的。
乐清日报:你什么时候开始写小说的,听说你少年时期就喜欢涂涂写写,请你谈谈自己的写作经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