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豹纪念亭位于乐清市白石街道凤凰村凤溪路南。
冯豹(1859—1922),原名隆杰,后改名豹,字地造,乐清白石凰岙(亦名凤凰)村人。幼承父教,勤奋好学,且博闻强记,青少年时就读于梅溪书院。清廷废除科举后,冯豹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43岁时在家乡凤凰山创办“延祥书院”,敦聘永嘉灵昆晚清举人何夔侯执教。次年,又同吴熙周等5人,筹办柳市高等小学,为发展地方教育事业作出贡献,时称办学“六君子”。
其间,冯豹得知孙中山在海外倡导推翻清廷、驱除鞑虏的革命活动情况,遂投身革命运动。1903年12月,与革命志士敖嘉熊、陈乃新等密谋革命事宜,并在上海组织“爱国学社”和“中国教育会”。1905年夏,温、台、处会馆在嘉兴成立,冯豹奉命到缙云壶镇一带传播《新山歌》、《猛回头》、《革命军》等大众读物,积极进行反清革命活动。同年6月,冯豹以乐清代表身份出席并任温、处学务分馆委员。次年乐清设立劝学所,由冯豹出任第一任所长。1907年,光复会领导人徐锡麟、秋瑾准备“皖浙两省起义”,事败后不幸先后遇害,冯豹受牵连出奔南洋,不久东渡日本。翌年应召回国,参加武昌起义,参与杭州光复活动。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冯豹以功授玉环革命军元帅,继任缙云知事。1914年奉调於潜知事,未就,改任处州师范学校校长。其后出于种种原因,冯豹深感“世事不可为”,因此心灰意冷,回乡隐居莲溪之畔。晚年以诵经、赋诗、垂钓自娱。其诗盘空硬语,戛戛独造,著有《劳草吟》、《勿翁吟草》、《诗界革命篇》。
冯豹纪念亭于2000年春建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