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同时具有民营企业的活力。可谓审时度势、高瞻远瞩、顺应潮流。
“应大”的地域属性也较特别——尽管应泽从来自浙江,却没有在服装行业发达的江浙扎堆儿,而是选择在毗邻首都北京的天津建立大本营——
“应大是第一家在天津市南开区注册的外资企业,受到南开区政府非常正式、认真的接待:区政府不但提出了帮助企业的话题,在年底副区长还亲自带队来看我们,可以说是政府的支持给了应大一个非常好的外部环境,让我有了更深的扎根天津的信念。品牌经营是长期行为,需要长远的目标与明确的经营理念,是一个不断积累、沉淀、释放的过程,品牌不能用利润完全作为衡量的标准,今天赚钱就做,明天不赚钱就不做。所以政府的支持给了我们很坚定的信心,让我们有了更扎实的心态去做企业。十几年来,我们与政府的关系一直很密切,政府各个职能部门都很支持我们工作,有问题解决问题,有想法交流想法,企业获得了一个能够长期发展的好环境。”在天津诞生的“应大”具备了当时国内大多服装品牌所没有的台资背景和政府支持,这一点无疑让应大获得了一些“优先上路,绿灯前行”的机会。
不过应泽从也同时感慨:“虽然有台资背景,但应大起点并不能算高,92年应大算是最小的企业,和当时很多外资企业比只是一只小小蚂蚁,但却是一只有伟大梦想的小蚂蚁。”绝不服输的应泽从从公司成立那年开始,就对“应大”品牌进行了清晰的目标规划——三年之内完成公司的再发展资金积累,六年之后开始打造名牌,十年之内“应大”品牌不但要成为中国名牌,更要向百年品牌发展。
思路决定出路:从诚信应大到百年应大
企业要发展壮大,不仅要依靠政府的政策,还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撑。“应大发展起来,资金支持并非依靠银行。我曾尝试去银行贷款,却只批准了5万元。在我看来,银行就好像典当公司,去典当之前应该有更有效的途径。”正如应泽从所说,“应大”在资金问题上独辟蹊径,通过整合软资源获得了硬实力。
其一:上游”取水:由于当时纺织工业发展严重滞后于服装产业,我国面料的自给率仅为40%,国产面料还无法替代进口面料,对定位华美、高贵的应大产品来说,绝大多数面料都是从香港贸易商那里进口的意大利、法国面料。上游供货商给予了应大极大的支持——早在95年,应大就可以从香港供货商那里先提货而后再支付货款,而且一次提2000万的货都不用经老总批准。“这家香港供应商有400个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