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企业学习的同时,更应该具有自己的民族使命感。如果未来的马云也成为比尔?盖茨,他在退休的时候也把钱捐给中国的基金会。如果中国可以培养更多的马云,那么我相信,中国人民、中国社会的形象会更受全世界尊敬。
因此,经济虽然全球化,但国家和民族利益不应该淡化。要使我们中国的企业在开放中走向成熟,就不能不考虑开放的落脚点,那就是要从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出发,去千方百计做强做大民族企业。这才是对外开放的最终目的。我认为,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就是坚守一种核心价值,而核心价值的坚守和弘扬,就是文化的本质意义之所在。
在“对外开放”同时促进“对内放开”
事实上,为了使中国企业在成长中更好、更快地走向成熟,就要在“对外开放”的同时促进“对内放开”。所谓“对内放开”不是说放手不管,而是怎样形成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更加充满活力的市场机制等。
以前出席活动时,中粮总裁曾感叹说,他们9家市值超过2万亿美元的国企老总,个人收入加起来还比不上一个南存辉。国资委一位领导曾问我,大型国企负责人年薪100万元高不高?我说:“不高。”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瞄准的企业应该是优秀的跨国公司,那么,我们要与他们在全球范围内竞争,如果机制不活,捆得过死,我们就很难招到并留住国际一流人才。没有国际一流人才,我们又怎样去追赶乃至超越优秀跨国公司呢?
第二个例子就是最近正泰在杭州做第二代薄膜电池技术,现在有很多的风险投资进来,包括柳总现在也来了。国外投资商都过来了,全世界尤其是欧洲、美国都看好第二代薄膜电池,但我们就是看不到国有投资公司的身影。为什么?恐怕是机制问题。
我这么说并不意味着抱怨,更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在抱怨声中止步不前。在“成长”与“成熟”之间,梦想是催化剂、推动力。
要知道,在成长中走向成熟,关键在于这个“走”字。走得稳不稳,走得好不好,走得快不快,这不仅考验你的脚力,测量你的眼力,更拷问你的能力。对此,我归纳了一句话,就是“听中央的,看欧美的,干自己的”。
作为一家制造业企业,目前我们怎样“听中央的,看欧美的,干自己的”呢?我认为“四个转型”是我国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当务之急。
一是由“制造商”向“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
6年前,我们第一次参加汉诺威国际博览会,施耐德、ABB、西门子等一批国际顶尖企业也都参加了。当时他们把产品一个个挂在展板上,我们也是把产品一个个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