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笑。东西精华协会会务发展,影响日大,三迁其址于台北信义路二段之复青大厦。其间,南先生不殚劳苦又创办了《人文世界》月刊,每期撰写文稿四、五篇,皆为通宵达旦之作。杂志一期期面世,其中连载的长文《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引起众多读者的热列反响。先生此文融合儒、释、道三家静坐原理,参以中西医学学术成果,对数千年来各家修道者的修持经验,予以深入浅出的介绍和解答,揭示了几千年来修持的秘中之秘。不久,《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和先生对历代禅门祖师公案予以新解的《禅话》相继刊印了单行本,以解学人之渴。
接着,先生创立了“老古出版社”,后更名为“老古文化事业公司”,创立了“大乘学舍”,后更名为“十方丛林书院”,并出版发行《知见》杂志。虽日见繁忙,然先生矢志宏扬中华传统文化,夜以继日,挥毫写下系列传世之作,《论语别裁》、《孟子旁通》、《老子他说》、《易经杂说》、《易经系传别讲》、《历史的经验》、《新旧的一代》、《中国佛教发展史》、《中国道教发展史》、《金刚经说什么》、《圆觉经略说》、《禅宗丛林制度与中国社会》、《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观音菩萨与观音法门》、《习禅录影》、《禅观正脉研究》、《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如何修证佛法》、《药师经的济世观》、《原本大学微言》……其中相当一部分为学生整理的先生讲学记录。与此同时,南先生整理出版了与袁焕仙老师合著之《维摩精舍丛书》、《定慧初修》,出版《金粟轩纪年诗初集》和《金粟轩诗词楹联诗话合编》……真是著作等身,蔚为奇观。南先生将毕生心血结晶尽数贡献给了社会大众,如先生者,今世能有几人?
心怀故国之情
离散数十年的父母,在水一方的故土,杳无音讯的乡亲故里,都令他日思夜想。1981年除夕,他喜获家书,感慨万千中,赋诗抒怀:“封题欲折又徘徊,寂寞平安一字回。如此江山如此夜,怎教白头不归来。”
自从与大陆亲人取得联系以后,他越来越关心家乡的经济发展。当他得知,温州老乡率先改革,以个体户来做工商业,很成功,推动了经济繁荣,成为全国注目的地方,真是兴奋不已,夜不能寐。1985年,旅居美国,在丙寅(1986年)中秋“美京近畿随感”中写道:江山今古一轮浑,海外中秋月在门。百万龙天齐问讯,何时回首照中原。“其心怀故国之情,俨如泣血的杜鹃一样。
然而,南怀瑾先生对故乡的怀念,并不局限于个人和家庭,亦不仅仅停留在口头、笔头。他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