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力主以天下的父母为自己的父母,以天下的儿女为自己的儿女的同时,对“大孝于天下”古训的发扬有着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
1989年,南先生得知家乡医药科技研究落后,毅然拿出40万港元,在温州设立“南氏医药科技基金会”。该会每年评选一次,至今已有70余名有贡献的医科人才获得奖励,大大地活跃和推动了温州医药科技事业的发展。1992年6月,鉴于温州贫困山儿童失学情况严重,他又捐资5万美元给“希望工程”。1989年,在他倡导下,他的学生尹衍出资40万美元,在北京设立“光华教育基金会”,热情鼓励大陆的大学生、研究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为品学兼优、服务祖国的有用之才。此外,北京、上海、哈尔滨、杭州、厦门等地高等院校,也有南先生的捐助。
1987年秋天,客居美国的南怀瑾教授,为弟子们讲述“中国未来的前途”。恰在此时,温州市一副市长访美,邀他回温投资,兴办胶鞋业等实业,但凭他睿智的见地各敏锐的眼光,他对家乡来客坦诚相告:“如果我有钱向大陆投资,将优先发展电力、钢铁和铁路。同时,他对许多外商纯粹以赚钱为目地投资做法提出了批评。他还不同凡响地提出了投资大陆的四项理念:“一是共产主义的理想,二是社会主义的福利,三是资本主义的经营,四是中国文化的精神。”若无深切爱乡之情、赤诚报国之心、博古通今之才、中西融汇之学,谁能有如此高旷的确良胸襟呢?
催生金温铁路
1988年初春,南怀谨教授离开华盛顿,移居香港。这一年,在温州市政府的极力倡导下,市府领导人先后多次赴港,恳请南先生筹资修建金温铁路,为故乡人民谋福利。故乡父老的殷切期望。使南先生为之动容。他知道,交通的落后和资源的匮乏,严重制约着故乡温州经济发展。尽管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就已提出将福州、温州、杭州等地的铁路联线的构想,但终因资金缺乏,故乡人民近百年的铁路梦,终未成真。眼下,报国有门,实令他喜出望外,然而,鉴于大陆、台湾两地体制不同,以及兴建铁路所需资金庞大,他不敢冒然答应。
在这期间,南先生通过侄子王伟国的关系,作为试探性的小额投资,在上海办了一家化工厂。接着,又与鞍山钢铁公司、中科院上海生物工程中心、上海联合贸易中心,中国远洋运输公司、上海市仓储公司等多家大陆公司合作,举办钢铁、生化、贸易等合资项目。成功的投资和合作经验,给南先生带来了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投资试验和夺金温铁路项目的审慎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