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是书法大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书法是中国画立身之本、筑楼之基。而且,笔者相信周昌谷先生于此深有体悟,入骨吸髓。先生时时涉猎指画,即可见其用心之一斑。
“蚓书”的创造及其独特价值
毫无疑问,最能代表周昌谷先生书法艺术成就的就是他那意象鲜明、独标新格的“蚓书”了。先生有一方自刻的朱文引首印章,印文即为“蚓书”。这既是先生的自我命名,也是先生当仁不让,高自标举的明证。
………
周昌谷创“蚓书”不是灵机一动的标新立异,而是长期扎根传统书学资源,最终消化传统,融会传统,脱胎换骨——变化创造而成的。概言之,其“蚓书”的独特价值有如下几点。
其一、独特的意象。
周昌谷的“蚓书”当得起一句“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其独特的意象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当代书坛独树一帜。可惜先生的书名为画名所掩,其独特意象尚有待书法界去进一步研究挖掘。
其二、独特的高度。
在中国书法的几种书体中,在外形上和“蚓书”最接近的当属篆书了。但篆书的规范性、程式性太强,其点画、结构、章法及空间的表现性均受限制。而周昌谷的“蚓书”是草体,是草书。这样变化就大了,艺术家施展发挥的空间也大了。
其三、独特的审美与精神。
周昌谷先生的“蚓书”最能打动笔者的并不是那夸张的形似蚯蚓的点画,而是那和他的人物画、花鸟画甚至山水画完全一致的独特审美与精神。笔者个人解读,就是对生命的无比热爱,对自然万物的涓涓之情。在他的笔下,永远是那么鲜亮的色调、那么鲜活的生机、那么醉人的芬芳、那么浓烈的情感、那么阳光的情怀。尽管在他整个生命历程的后半段几乎一直被病痛纠缠困扰着,他仍然一如既往、一腔热血地讴歌生命,礼赞自然。他晚期喜欢画雪中傲霜的梅花,喜欢画松、画竹,就是一种自我的写照。这种浓缩在笔端的热烈奔放、阳光向上的精神,这种鲜艳、明亮、欢快、纯粹的美将永远感染后人,激励来者。
意象塑造
周昌谷先生书法艺术还有一个极大的特色就是意象的塑造,这个本来是可以放在上一个章节的,但笔者觉得有必要突出这一点,所以单独辟一章节来谈。
……昌谷先生天赋既高,又涵泳诗、书、画、印,广泛涉猎东西方绘画传统,在造型塑象上积聚了深厚的领悟理解与功力,他由人物画为先导,发而为花鸟、书法、篆刻、诗文等,往复来回,以书入画,复以画入书,其“象”之塑造各异,其意则一也。
所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