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生的书法,“蚓书”达意象塑造之极,本乎草体,发露心胸,胆敢独造,大开大合,独来独往,浩浩落落,人天合一。
艺术融通
潘天寿先生的中国画教学思想中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不要“三绝”(诗、书、画)要“四全”(诗、书、画、印)。前文已及,周昌谷先生是实践这一教学思想的最杰出代表。为什么这么说呢?笔者以为,潘老这一思想的核心指向就是“诗、书、画、印”的勾连融通,这非得对中国画以及中国文人画的传统深刻理解和把握之下,无法提出。潘老自己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周昌谷先生继潘老而起,力践这一教学思想,并在人物画、书法、篆刻上都结出硕果。
所谓融通,笔者以为有两层意思,一是诗、书、画、印四种文艺形式的融会和贯通;二是即以书法来说,是真、草、隶、篆等诸种书体以及各家各派的融会和贯通。这两层间又互相生发关联,由内而外,内应外合,沟通中西古今,最后化为我有、化为我意、化为我象、化为我神。
所以,周昌谷先生后期的艺术创作完全超越画种的界限——人物、花鸟、书法、山水莫不涉及,钟情适意,无施不可。即以书法及题款来说,也完全不拘泥于书体之束缚,有时篆隶杂糅、有时隶草相伴,涉笔成趣,出神入化,令人叫绝!………
张爱国(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
2012年7月24日草于湖上
周昌谷印艺蠡见
周昌谷先生是一位诗书画印“四全”的艺术家,他的人物画独树一帜,开当代浙派人物之先河;所作花鸟、山水亦中西融合、艳惊画坛;其“蚓书”则以蚓、螺之物象为启发,创造出一种个人面貌强烈的草书风格,卓然独立、与众不同;他的诗词文章师承潘天寿、夏承焘二先生,渊源有自,文雅清新;其篆刻虽是面貌多样,但究其根源依然是印宗秦汉,出入经典……故而,说他是一位博学多才,将各种艺术门类互相滋养、互相贯连,极具融合力和传统学养而又富于创造力的艺术家,并不为过——他不仅有着传统的根底,有着独特的艺术品格,更有一种诗情画意般的浪漫情怀。
盖因画名所掩,周昌谷先生的篆刻艺术,或许鲜为人知,但其风格面貌众多,传承古典,探索创新,兼收并蓄,个性鲜明,故而笔者以为很有必要就此做一简要的分析、研究、梳理。
………
周昌谷先生有着扎实的书法、诗文根基,于篆刻,“印宗秦汉”的理念自然是他所熟知的,故先生的不少作品,即是基于古玺、汉印而展开的——如“仓谷”“钟”“卢”“仓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