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握了“书为心画”、“使刀如笔”、“笔由意转”的篆刻精神,无匠气而具艺味,特别是那种富有诗意的浓郁的抒情氛围,实属难能可贵者。故而其作品,多有值得我们去深思、去体味之处,尤其是这种“互通互养性”特征,更有值得去深入研究探讨的当下性意义。
……
由此,其绘画与书法中这种自然明丽、爽快大气的风格和富有意趣、境界深远的特质,也同样在其篆刻创作中凸现出来——注重线条的“生命意味”和“笔意传达”,注重结构形式和空间构成的“画意”,即开合、虚实、对比等层次关系(如为钟政周所刊姓氏朱文印,款曰“昌谷画石”云云)……从而在印章这个“方寸之间的艺术”中,呈现出一种宏大宽博的气象和丰富深邃的内涵,而这,也正是周昌谷先生篆刻“出新”之根源。
沈乐平(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