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地进行了一次考察采访,总算对刘公塘的原貌有了一定的了解。 刘公塘自迎恩桥西(即今乐成镇通井街)南下,经下马桥沿运河西岸径直抵万岙,由万岙折西南行通峡门,出峡门折而西,经湖横向西直出,过方斗岩至湖头,又向西经西宋后,行孤屿前,越过沟旁桥至万家,再西出过廿里桥折而南,在马山折西穿沙门,经高岙、白鹭屿,折而南行达于琯头。全长五十余里。 从现存的刘公塘遗迹,特别是湖横西岙村前刘公桥和万家西洋河口水渚一带,在大旱期间河床里刘公塘残迹来看,塘两侧和路面原都铺砌块石和条石,基础部分宽三至五米,估计路面宽度不下三米。其所经过的沿途,尤其在湖横、湖头和万家等地,河汉湖湾如织,在五十多里的道路上,要建造数十座大大小小的桥梁,为取直道而免绕弯路,有相当段路是筑在运河的水中央,今湖横刘公桥便是实物见证(此桥构造单间,跨径四点一米,两墩宽三米,两块巨大的桥板连接长堤,由于人为的破坏,其中一块桥板和长堤石块被盗。最近当地一批热心文物的老人,筹资对刘公桥维修加固,使这一古迹得到保护)。此外,可为见证的还有万家沟旁桥、西详运河中几个水渚和南岙廿里桥等处。如上所述,刘公塘工程之浩大,实为我县历史上罕见。 由于刘公塘是依运河航道修筑,当时在施工过程中,一方面将原河堤增加高广,使成大道,同时也改造了古运河,挖深加宽拓直,使之面貌一新,故邑志上也称运河为刘公河。自此这条水陆通衙,河里驿舡客艇,岸上走马行人,南来北往络绎不绝,沟通了县治和郡城间的联系,对我县以至浙东南地区的经济发屉、文化交流和海防巩固,均起了巨大的作用。 时代变迁,沧海桑田。八百五十年前刘公塘的筑成,原依山边而行的古驿道渐被取代。后来,现代化交通迅猛发展,杭温公路建成后,刘公塘才失去了以往的作用。 人民是不会忘记历史的。像刘默这样一位有贡献于我县人民的历史人物,当之无愧地得到应有的敬仰和永远的纪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