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益彰。所以观赏昌谷先生的作品即能感受到强烈的文学性和浓厚的书卷气,堪称高雅清逸的文人画。同时,昌谷先生亦精于篆刻,潘老和多位老先生也曾请他刻印,所以他的书画作品总让人感受到苍劲朴茂凝重浑厚的金石味。而更为突出和引人关注赞赏的则是他在书法艺术上的独特创造。
艺术探索和创造必定离不开来自现实生活的启发与感悟,书法对于中国画家来说是一项必修的基本功,其重要性无须赘言,所以昌谷先生那一代的画家大多都注重在书法上狠下苦功。然而要想在书法艺术上摆脱前人窠臼得以独创实非易事。据悉昌谷先生下放绍兴柯桥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于翻掘泥土时常见蚯蚓因受惊而翻滚转动,其扭曲而富弹性的形体动态顿使昌谷先生受到启发,并即尝试运用到书法的结体与笔法上,因被人戏称为“蚯蚓体”,所以昌谷先生顺势自嘲地称为“蚓书”。经过不断的研习改进而渐臻完善,昌谷先生独创的“蚓书”益见舒展圆转,浑厚雄健,苍劲古拙,意趣之酣畅和风格之独特以及诱人之美感,令观者无不击掌激赏。而其时恰与昌谷先生阔笔大写浓墨重彩的新画风契合无间。
由此可知,睿智的天赋悟性在艺术探索中的重要性。实际上造就艺术家的关键是能否有所感悟和有所创造,所以昌谷先生之成为卓越的书画大家乃属必然。
吴永良(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天工与清新——《周昌谷画集》序
读者对周昌谷同志是熟悉的,不需要很多的笔墨来介绍了。
1955年,他的作品《两个羊羔》就已经获得世界青年联欢节金质奖章,受到广大美术爱好者的赞赏。那时他才二十五六岁。
其后,昌谷同志经常到广西、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华山、黄山、胶东、浙江舟山地区旅行写生,这头十年是他精力旺盛,艺术创作丰收的十年。
跟着的十个年头,这位年仅三十多岁的青年画家就被封为“反动学术权威”,同样也遭到劫难。1974年“批黑画”,他是浙江省的头号人物,被侮辱地称为“七十年代的赛金花”、“卖国主义”等。那时他已患了肝病四年,还由医院揪出来批斗,因此加重了病情。直到1976年“浩劫”告终,他兴奋地创作《喜讯传来》,表达了国家民族否极泰来的心情以及他个人的喜悦。
近十年来的周昌谷,周旋于病榻与画案之间,为了弥补浩劫十年的光阴浪费,他经常带病工作。
看了这本画册,想到这位年方五十七岁的画家一面与病魔作斗争,一面为艺术拚搏的情况,会使人产生人的庄严感。
生命和艺术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