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了。武功的根源,首当追溯到我国五千年前深远博大的文化。古人造字,止戈为武,即已阐明武的原理。武功的目的是以武制乱,以求「和平」。 后世学武,反而更滋生事端,学文亦是如此,这也是使我弃武学禅之主要动机。以上是我学武的经过,同时亦足证明我并非所谓的国术家。 习禅品茶 用一个为南怀瑾先生制茶的青年蔡俊的话讲,(南怀瑾)眼睛一睁就喝茶[1]。南老师只喝岩茶,他觉得岩茶不像铁观音那么浮,内敛但是有香气。他喝的岩茶出在三坑两涧,第一坑是牛栏坑,第二个是慧苑坑,第三个坑是大坑口,也称九龙坑。三条坑是纵向的,两涧是横向的,两涧一条是流香涧,还有一条为悟源涧。最好的岩茶就出在这里。 最好的正山小种出产地为麻粟,产量很少,每年蔡俊都要到麻粟收购一些原料,然后再回来制作。对茶的认知度每个人都不同,所以蔡俊也不会哗众取宠。做茶要物尽其用,物质本质的美好不能因小而失大。他的理念如此,应用也用心良苦,把做好的茶供养给南老师。 南老师非常受用蔡俊的茶,家乡的味道或者是童年的味道,引起老人家无尽的回忆。从早到晚,南老师都喝茶。他的作息时间与我们常人不一样,我们的晚餐像他的午餐,他一天只吃一顿饭。 南老师最喜欢的茶就是岩茶,不讲究品种,只要是好的,追求一个结果。所以,每年专门有一两款给老师的茶,命名为老茶鬼。选择武夷山三坑两涧中的茶树,旁要有水流过,并且要藏风聚气。
长忆峨嵋路 绳床月满天
抗战军兴,年轻的南先生毅然辞亲远游,入川任教于中央军校,报效国家。在川时又入华西坝金陵大学研究院,专研社会福利以便服务社会大众。当时报载:“有一南姓青年,以甫弱冠之龄,壮志凌云,豪情万丈,不避蛮烟瘴雨之苦,跃马西南边陲,部勒戎卒,殚力垦殖,组训地方,以巩固国防。迄任务达成,遂悄然单骑返蜀,执教于中央军校。只以资禀超脱,不为物羁,每逢假日闲暇,辄以芒鞋竹杖,遍历名山大川,访尽高僧奇士。复又辞去教职,弃隐青城灵岩寺,再遁迹峨眉山中峰绝顶之大坪寺,学仙修道云云。” 离成都不远的灌县青城山,有一家著名的灵岩禅寺,南先生至交传西法师在此住持。当时不少知名学者如冯友兰、钱穆等均住在寺内闭关静修,大居士盐亭老人袁焕仙先生也在寺里闭关。袁老先生乃名重一时的川北禅宗大德,他散尽亿万家财,行脚遍天下,求法忘躯,大彻大悟,潜心内典,栖志心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