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
论周昌谷先生构图艺术
周昌谷先生作品的构图从中国传统文人画中来,吸收并融合了西洋画的艺术特色,有着自己鲜明的面貌和浓郁的时代气息,与他的笔墨、色彩、书法等共同构成了他艺术上的深厚造诣,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本文着重分析他在中国画构图上的成就。
………周昌谷先生的作品通过画面中不同的对比关系,产生出不同的构图效果和形式美感。我们可以时时看到他在建构画面时不断制造矛盾、化解矛盾、利用矛盾而又成就于矛盾中,使作品生辉增趣,从而获得很强的活力。
周昌谷《两只羊羔》的诞生和获奖无疑是新中国浙派人物画确立的标志性作品。该作品1955年在第5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获金质奖章,也是他成名的代表作。除了生活情趣、笔墨造诣上的成就外,最大的艺术特色是构图别致新颖。画幅采用立轴形式,一位藏族少女位于画面的上方,双臂撑开双手团拢支撑在十字形的栏杆上。她注视着两只新出生的羊羔,脚丫轻轻地摩挲着,欣喜之情跃然纸上。不仅符合上紧下松、均衡变化这样传统的美学理念,而且还有对比呼应、多样统一这样的辩证关系。人物的竖线与画幅形式、人物与羊羔等相呼应;而横竖的两根栏杆与人物,上身的白衣与黑色的裙子等形成对比,尤其黑色的头发不仅衬托出浅色的脸蛋而且与裙子取得呼应。画面构图从左下角的小草切入,到羊羔、脚丫的过渡、慢慢延伸至人物的上半身,最后通过横杆把我们的视线引导到远处圈在栏中的羊群。完成了画面起、承、转、合“之”字形的一个大运转,使有限的空间得到延展。其实我们只要细细的品味,这幅作品中有许许多多的对比因素:人物的少与羊群的多形成数量上的对比、人物的大与羊羔的小形成形状上的对比、人物的静与羊羔的动形成情态上的对比,栏杆的细长与人物的粗壮以及画面上的高与低、远与近、曲与直、繁与简、主与次、疏与密、黑与白、线与面、涩与润等都形成了对比。周昌谷先生把这些对比关系掌控得恰到好处,因此这幅画面强烈、鲜明,给观众留下形象突出、主次分明、层次清晰这样的艺术感染力。
2012年5月于杭州
蒋跃(中国美术学院主编、《美术报》副社长
周昌谷对中国书画的贡献
周昌谷个案研究之二
周昌谷先生传承了黄宾虹,潘天寿和林风眠三位大师的艺术思想,融贯发展了他们的绘画技法,怀着对民族艺术的大爱,虽历经磨难而始终坚持不懈地进行研究和创新,为宏扬民族文化艺术奋斗终身,为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