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总局的领导就选择了最好的飞机,最优秀的飞行组进行准备。当时,再加上当时中国和非洲建交的国家不多。远航非洲困难很多。第一,我们的飞机要飞越昆仑山,从喜马拉雅山边上飞过,当时高原上的雪山都是7000多米,如果天气不好的话,云中飞行或者颠簸就很危险,所以过雪山有很大的危险性。第二,伊尔18飞机是苏联生产的,在高温情况下发动机的启动很困难。我们去的时候要到卡拉奇,到伊拉克,到埃及、苏丹才能够到达坦桑尼亚,苏丹那个地方温度早晨都是40度以上,可能会导致发动机启动不起来。
为了保证首次非洲之行成功,民航总局决定,航线是北京—14号基地—卡拉奇—巴格达—开罗—喀土穆—达累斯萨达姆—卡拉奇,以掌握第一手资料。当时非洲只有几个国家和中国建交,机组选择这样一条航路,而且准备在总理出访之前先进行一次试航。
在1965年5月28日先进行试航,了解机场情况,另外把机场起飞、降落的地标都用小本子记下来。结果我们试航比较顺利,安全到达坦桑尼亚,很顺利就返回来。返回时,时间紧迫,周总理已经出访先到巴基斯坦,所以我们不能够回到北京,就在卡拉奇等待周总理。周总理访问伊斯兰堡以后,到卡拉奇上我们自己的专机。
第一次由中国的飞行员驾驶的专机远航非洲,周总理很高兴,上飞机以后和我们一一握手,并且鼓励我们,“我亲自带领你们去远航。”
巴格达机场突然断电
凭试飞经验摸黑降落
专机从卡拉奇起飞,到第一站巴格达时,正好赶上已经日落夜航,天很昏暗,当飞机对正跑道要降落的时候,突然跑道灯熄灭,没有跑道灯飞机怎么落地?大家精神一时紧张,怎么办?
为什么会停电呢?是敌人有意破坏还是技术事故?大家谁也不清楚。如果飞机不降落,伊拉克没有给我们机组第二个备降机场,如果不降必须要飞到叙利亚去,而叙利亚我们又没有去过,那边天气怎样,机场的情况都不清楚。这时我们的飞行员就借用试航时记录的数据,延长线地标都记得很清楚,过天桥是一排树,过了树就是机场跑道。这时我们决心根据初次飞的经验落地。飞机就这样过了天桥,过了这排树,隐约看到这个机场跑道就落地了。
飞机滑到停机坪以后天全黑了,总理怎么下飞机呢?大家出点子,把迎接总理的汽车排成一排,把所有的灯打开,把飞机上的滑行灯打开,总理利用这样的灯光照明下了飞机。机场没有电,不能和总统会谈,后来代表团乘车到总统府去进行了会谈。
突遇“风切变”飞机剧烈颠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