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愧无闻,稍得酒中境。当其醉梦时,犹恐寤与醒。达人赏此言,愚者殊不领。仰天拊缶歌,淋漓命柔颖。卧游一室中,吾师得宗炳。”从中可以看出他晚年的志向情趣,以山林田园为伴,以书画诗酒自娱乐,悠然自得,陶醉其中。他的第一本诗集就叫《山雨阁集》,是以他的山斋命名的。 何白的诗歌无师承,他说自己写诗受他舅祖乐清隐逸诗人李经后峰的启发。他的祖母是后峰的胞姐。他五六岁时,跟祖母住在一起,每天早上,祖母给他口授诗章、对句,并告诉他这些诗都是他舅祖所作。他的诗歌因独具一格的诗风,冠誉海内。学使刘公旌称之为“山中祭酒”、“阎侍御称之为”东国人伦”、陈眉公称之为“天际真人”、“山中宰相”。李维桢在《汲古堂集序》说何白“诗宗李杜,文宗韩柳”。朱彝尊说他的诗出于七子,与俞安期的诗风相近。而问白却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七子的诗“斤斤步趋汉魏,字字临摹初唐”,缺少生动的气韵;公安派虽则“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而取材嫌之太杂;竟陵派幽峭枯涩的诗风,缺少博大浩瀚的气概。对于作诗的方法,说“欲成佳诗,必先寻佳韵”。主张题韵适宜,千变万化,不可胜原。 何白布衣一生,生活的年代历经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六朝。他前半生出外游幕,北游榆林,西穷武当,后半生隐居闲适。他的诗作体裁广泛,有抒写家乡河山之美,有应酬送别的,有寄情诉怀的,尤以反映社会现状、申述不平的,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其中反映社会现状,申述不平的,有《溪翁行》、《村翁行》、《哭泉篇》、《大水叹》等,或写农民负担过重,或揭宦官之横暴。一首《哀江头》,写平阳吴宝秀为南康太守时,遭收税太监的诬栽,弄得家破人亡。其中寓愤激之情,令人扼腕。他更多的诗篇是抒写温州家乡河山之美,南北雁荡、仙岩、大若岩、玉甑峰、江心寺,都有他的吟咏。长篇的纵横酣畅,跌宕多姿。其游天台,正是杜鹃盛开,赋诗一首题名《从华项下趋石梁弄道中,二十五里,皆五色杜鹃花,蔽天绚日,衣袂间红紫历乱,俱若鲛绡龙锦,荧荧不定,真平生奇观也,大叫做歌》,描写石梁弄、一缝天、千崖泉、青溪、天梯、山花、高林等景色,随物赋形,曲层其意。短篇也疏朗自然,清新邈远。如《不寐》:“不隔他乡梦,无期夜夜归,近来愁不寝,翻觉到家稀”。体物寓意,韵味深长。王锡瓒序其集云:“汲古诗有雄视一代之概。特吾瓯地僻濒海,而山人不求雄达。其时于麟、元美强台独上,这主斋盟,脱以山人出而驰骋其间,当亦如苏长公视山谷为畏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