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温州城西南部西山、集云山、西华山和吹台山之间是广袤的冲积平原,自明朝以来民间百姓习惯称之于上河乡。该地风光旖旎,景物宜人,名胜古迹颇多,是名人雅士隐居之所。其中明末布衣诗人、书画家何白中晚年就隐居此地今郭溪渚浦东村筑山雨阁,以山林田园为伴,以书画诗酒为乐,人称布衣诗人,山中宰相。 何白(1562——1642),初名守白,后单名行,字无咎,别号单邱生,又号鹤溪老渔,祖籍乐清,童年时代随父迁居温州城区积谷山下。家境贫寒,但他努力学习,十六七岁即能操笔作诗歌,在温州府里当一名书记员。 万历十五年,武陵龙膺任温州府学教授,对何白的才华十分赏识,极大褒扬,于是他的诗名渐渐被人所知。十七年,龙膺调迁国子博士。不久,何白去南京。时项季舆(敬祖)家在南京,轻财好施,诗酒会文,弥日匝月,何白常寄居他家,和当时诗坛上的王世贞(元美)、吴明卿(国伦)、陈继儒(仲醇)等有交往。吴国伦,邀集诸词客赋诗,何白即席成诗,四座倾服,于是声名益彰。 为了生活,何白四处奔走,依人作幕。万历二十四年(1596)春,他应冯元成县令之招,在湖北郧城县署作客。同年夏应李洞南、沈华石两县令之邀,于竹山、竹溪、房县等处游历近月。三十二年,应郑昆岩的聘请,在陕北榆林住了一年左右。 万历二十七年冬,时何白38岁,从郡城积谷山麓移家城西南郊的渚浦东村筑屋而居,屋名“山雨阁”。他在《与陈眉公书》中描述山雨阁的环境和自己的心情说“移家东渚,行三溪之汇,背郭十里而遥。前有子晋之台,笙鹤时下,后枕子真之屿,丹灶犹存”。颇有长林丰草之趣。又《山雨阁》诗:“密翠结重林,寒淙漱幽壑”。可以想象山雨阁前载榆柳十余颗,后阁植竹无数,其山房旁植木芙蓉,景致也十分深得心意。 山雨阁和王赞夫的渚浦别墅、项季舆的暘湖萧阁别业、王季中、王开先、郑世贞3人的暘湖别墅相近。从陕北归来后,何白便不再外出为仕途奔波,常与他们相聚一起,会文论诗,过着“科头坐啸,课子抱孙”的田园生活。山雨阁依高耸的君子峰下,面对崔巍的吹台山,又临近明媚浩渺的暘湖。山居田园幽雅的生活,给了何白无穷的乐趣,同时也为他诗词创作融注入了激情活力,因而留下了许多诗作。其中《已酉春日酒中漫兴》四十四首、《山居杂言》三十首,可窥其一斑。 何白晚年长期居住在渚浦山雨阁,他学陶渊明那样自奉简朴,过着隐居的田园生活,以诗书画自娱。他写有《和陶渊明饮酒诗》 二十首,其一云:“五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