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浏览 |
|
梅溪书院的前尘往事 |
得票数:0
时间:2016/3/27
人气指数:48351
返回前页 |
子独终始周……”周仲翔是河南汝南人,十朋与之相交十数年,后聘其为西席教他的两个儿子读书。《送黄岩三友》云:“聚散本常理,未应轻感伤。只因三益友,故断九回肠。子少才俱美,予穷老更忙。相将亦行客,后会恐参商。”他常在诗文中称弟子为“友”。梅溪书院这种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至今都有借鉴意义。 休止于明庆寺 王十朋从绍兴十三年至绍兴二十六年,这十三年里,除了赴临安太学和应礼部试,大部分时间都在家乡讲学。特别是绍兴二十三年八月第五次赴太学归来后,有三年时间都没出远门。绍兴二十六年春,他在一岭之隔的明庆寺(当时称明庆院)开书会,聚徒讲学,直至秋天,达半年之久。明庆寺书会是左原梅溪书院的延伸。 明庆寺是一座创于唐武则天时期的著名古刹(民间有“明庆寺的钟”俗谚),位于虹桥平原西部、今石帆街道大界村北,宋代地属永康乡郭路里,所以地方历史文献中都称郭路明庆寺。明庆寺背倚狮山,遥对龙门山,周边风光十分幽美。在王十朋之前,王十朋的老师潘翼曾借明庆寺授徒。明庆寺的当家和尚宗要(宝印和尚)是严阇梨的高徒,王十朋的叔父,王十朋到明庆寺开书会,与这位叔父的支持有关系。这一年王十朋四十五岁,自绍兴十六年开始补太学,至此正好十年。“十年太学志未遂,归来陇亩躬桑麻”,他在《题郭路庄》诗里如是说。因为喜欢这里环境的幽静,他在明庆寺附近建了别业,即他在诗里说的“草庄”——郭路庄,作将来长期栖居和讲学之所。但王十朋尽管有归隐田园之想,而内心并没完全放弃入仕报国的初衷,他在同时期写的一首诗里说:“林泉欲共高僧老,事业未容吾辈闲。”他对自己的学生尤多激励之辞,希望他们勤奋学习、有远大理想:“蚕妇欲晴农欲雨,书生事业无雨晴”,“拭目天衢骧骥足,下视汙池雀儿浴”。 在结束了明庆寺书会之后不久,王十朋即动身赴临安太学。第二年春天,王十朋以太学上舍生的身份参加殿试,高中状元,从此走上仕途,王十朋的梅溪书院,包括明庆寺书会,随之画上了句号。梅溪书院的再度出现,那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状元祠堂何处寻? 王十朋去世后,朝廷赐谥忠文,并敕建祠堂。第一座王十朋祠是宋孝宗乾道年间建的,地址在郭路里。祠堂不建在王十朋的梅溪故里,而建在郭路,个中原因不清楚,或许是利用郭路庄改建的。这座祠堂后来由刘黻捐钱二万缗重建过一次,高斯得为作记。刘黻重建的王十朋祠五楹,后建讲堂。毁于何时不明。 明嘉靖初,乐清县令潘潢改东岳庙祀王十朋,以朱文简配。这是乐清县城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