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浏览 |
|
梅溪书院的前尘往事 |
得票数:0
时间:2016/3/27
人气指数:48352
返回前页 |
包括校书编书。西塔山梅溪书院初建时,山长徐炯文曾协助唐传鉎校正《宋王忠文公文集》,并作跋。其后唐传鉎组织刊刻徐炯文的《翔云经义》一书,梅溪书院学子多人参加校对。光绪二年,梅溪书院以雍正本为底本重刻《宋王忠文公文集》。梅溪书院的祭祀对象主要是先贤王十朋,这不仅因为王十朋是梅溪书院的开山远祖,更因王十朋是乐清历史上最著名的“三不朽”人物,是乐清人最重要的精神资源,书院通过祭祀王十朋,在梅溪学子中树立榜样。文昌阁则是后来增设的,祭祀文昌帝君,缘于科名祈求,与书院的科举指向有关。 历劫重生 梅溪书院在西塔山和箫台山之间落地生根,至咸丰十一年(1861),已历一百三十四年。 除嘉庆三年(1798)时知县李珍改修大门、嘉庆八年时知县倪本毅增建文昌阁外,书院建筑格局基本保持了原来的面貌。但随着书院生徒的增多,膏火田陆续有所增加,从最初的七十二亩,至道光初增加到三百多亩,计有:水田、旱地十六处三百六十四亩六分(其中一都三图张后字田的十亩多专给火夫工食),山场一处一亩八分,此外,有店铺一间。 同治元年(1862),梅溪书院遭逢了一次大劫难。这年二月,太平军李世贤部攻占乐清县城,前后达七十多天。太平军“嫌旧城北隅枕山难守,因于太平巷横截中间增砌一城,尽毁巷北栋宇墙垣,取其木石以充是役,役夫三千人。七日而工竣”(林大椿《粤寇纪事诗·筑新城》小序)。太平天国信奉、宣扬上帝教,激烈反孔反儒,“见书籍案卷计帐,辄用以拭秽或毁裂而践踏之,甚则投之溷厕”(林大椿《粤寇纪事诗·秽书卷》小序),梅溪书院、校士馆被全毁,芝嶂书院前半被毁。梅溪书院的学子们成了一群失巢之鸟。 同治三年(1864),湖南溆浦人舒时熤来任乐清县令。舒时熤原来只是一名增广生,以军功提拔为县令。此人到乐清后,为建衙署(原来的县衙可能在太平军建新城时被拆),按亩派捐,令湖勇(湖南兵)收钱,民甚苦之。但他做了一件好事,就是重建了被太平军毁坏的梅溪书院。徐德元在《重建梅溪书院记》中记载了舒时熤重建书院的经过:舒时熤一到乐清,即邀请地方士绅“问政之所宜先”,即什么是当务之急,大家说:“政莫大于教养。为今计,教尤宜急也。教必有地,欲兴教,书院尤宜亟也。”认为唐传鉎当年建梅溪书院,“居有舍,赡有田,课试有规,邑人士咸观感兴起,蒸蒸丕变。今虽多历年所,而讴吟慕思其德泽者不衰。同治元年春毁于寇,士罔依。众窃以为兴道育贤,修明教化,莫此为先。”舒时熤深以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