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浏览 |
|
梅溪书院的前尘往事 |
得票数:0
时间:2016/3/27
人气指数:48357
返回前页 |
为是,请大家就书院院舍楹数、资饩之田亩数、租税每年收入、教学安排和重要的规章制度,详细条陈以闻。 在徐德元等地方热心人士的支持下,梅溪书院重建工程很快上马,不数月就顺利完工。工程费用由书院董事刘书年、蔡琴、蔡焕偕、徐希曾等捐助。重建的梅溪书院“悉复其旧”,即完全按照原来格局构筑。 山长们 从雍正六年以来近一百八十年中,梅溪书院山长中可查到名字的有十三人:徐炯文、胡名秀、陈舜咨、林启亨、黄懋园、叶正阳、张振夔、蔡保东、王旬宣、陈黻宸、黄鼎瑞、郭凤诰、吴熙周,其中邑外人士六人。他们都是有真才实学之人,而各有所长。 首任山长徐炯文,字鲁彬,自号翔云山人,乐成北门人。徐炯文长于经学,著有《春秋韵语》、《翔云经义》、《梅溪王忠文公年谱》和诗集《翔云野啸》等,周长发称“其文光明磊落,绝类王梅溪”。唐传鉎遴选梅溪书院山长,“思得笃实之士,明经义以风多士”,地方人士纷纷推荐徐炯文。徐炯文初任梅溪书院山长时,尚未获岁贡(他是雍正十二年岁贡),以“行修经明”而获破格任用。在他担任山长期间,学子争来就学,施元孚即出其门。 曾在梅溪书院就读的高谊后来作《梅溪书院教学记》,他在记中说:“乐清书院之大者,以梅溪为最,其视大荆之应山、白象之金鳌,犹泰山之徂徕也。自清嘉庆以迄光绪之季,百余年间,其院山长聘自他县及邑人士,故皆一时之彦,有名于世,从游之士,院舍恒充塞。最著者于永为陈拔贡春堤(舜咨)、张教谕罄庵(振虁),于瑞为王孝廉仲兰(旬宣)、陈户部介石(黻宸),于吾邑为蔡孝廉紫来(保东)、黄司马菊襟(鼎瑞)。”这六位著名山长中,陈舜咨、张振虁为永嘉人(分别为今鹿城区、龙湾区人),王旬宣、陈黻宸为瑞安人,蔡保东、黄鼎瑞为乐清本县人。 陈舜咨字咨牧、云树,号春堤,嘉庆六年(1801)拔贡。曾在李銮宣手下为幕僚。陈舜咨博学多能,诗赋外尤工书画,著有《茶话轩诗文集》、《孤屿志》等。嘉庆二十四年(1820)任梅溪书院山长。林启亨《陈春堤先生小传》谓:“晚岁主讲梅溪书院,乐邑名士多在门下。后移席金鳌书院一年,馆象山一年,从游者皆极一时之选。既而归老于家,徜徉山水以终。” 张振夔(1798—1866),字庆安,号磬庵。嘉庆二十三年(1818)举人。工诗、书、画。道光四年,张振夔二十七岁时,与瑞安鲍作雨任《道光乐清县志》总修。此后曾任常山(今衢州市)县学训导、镇海县学教谕。同治三年舒时熤重建梅溪书院后,聘他为山长[①],同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