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浏览 |
|
梅溪书院的前尘往事 |
得票数:0
时间:2016/3/27
人气指数:48353
返回前页 |
,科举尚盛,求如明经之能为古文词诗,其人己为可贵。至如教谕之为郡守建议,皆切实可行,为永嘉有用之学,当时尤难其选。咸同以来,孝廉如蔡以骈俪名,王以风节称,司马以诗学唱率后进,皆未易得。清季学校大兴,欧化东渐,户部故以经世大才,适充其乏,士习为之丕变,斯益难矣。 对高谊这段话,稍作一点解释:嘉庆中叶,陈舜咨任梅溪书院山长时,科举功名还是读书人的最大追求,一般书院教学都以科举为中心,而明清时代科举的特点是八股取士,书院传授的是“制艺”,因此像陈舜咨这样长于古文词诗的人为山长,高谊认为“其人已为可贵”。陈舜咨的学生中,林启亨、林大椿父子都长于诗文,这与陈舜咨的影响有关。林启亨在《摅怀八首次梅溪山长陈春堤夫子原韵》诗中称陈舜咨“逸兴欲飞青霭表,闲情多寄白云封”,“健笔能扛百斛强”,“墨妙兰台总擅场”,“醉后吟哦诗稿富,灯前讲画漏声微”;陈舜咨为山长时的梅溪书院,“梅溪芳躅遗踪在,槐市春风拂座来”,犹如王十朋时代的梅溪学馆,春风拂座,师生相得。张振夔是一位和乐清结缘最深的山长,道光时和瑞安鲍作雨同为《乐清县志》总修,而出力尤多,最后倒在梅溪书院的讲台上。张振夔精通经史、古文辞,又通晓军事、水利、律历、医药等,为学宗仰永嘉学派。第一次鸦片战争时,英军入侵定海,曾参与抗英斗争,撰有《战守策》,详论抗英军事策略,又设计《战艇图》献林则徐。这是一位知而能行的学者,故高谊称其“为永嘉有用之学,当时尤难其选”。王旬宣以气节称,来长梅溪书院,“乐清之士气为之一振”。蔡保东和黄鼎瑞以诗文称,给书院注入文学的空气,清末、民国乐清的著名诗人,如冯豹、黄式苏、朱鹏、洪邦泰等,都受过梅溪书院的沾溉。朱鹏后来回忆说:“余少游先生之门,问业于梅溪讲席。其时科举未废,同学辈日咿唔于帖括之学,惟余斥弛不羁,性颇喜诗。师亦以小子余可以言诗,往往篝灯夜坐,亹亹谈不休,听之忘倦。”(《天一笑庐诗集跋》)黄式苏也说:“迂少时侍叔父司马公于梅溪书院,叔父爱才好客,尤喜奖掖后进,一时俊异之士争游其门。授经之余,并课以诗古文辞,有只字可激赏者,辄誉之不容口。”(《天一笑庐诗集跋》)这六位山长中,陈黻宸是具有全国影响的人物,正如高谊所说:“户部自成进士,又尝两主京师大学讲席,监督两广方言学堂,出入数十载,所至皆与教俱。自京而粤而浙,门生弟子遍海内,尤多崛起为闻人。而传其学者,比陈、张、蔡、王、黄诸先生为广。”(《梅溪书院教
|
|
|
|
|
|
|
|